“创”出发展新空间——唐山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tangshan 发表于:2016-12-26 09:3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724
“创”出发展新空间

——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闫妍 通讯员 王亮刘 晓荣)清歌一曲梁尘起,腰鼓百面春雷发。历经磨难、浴火重生的百年工业重镇唐山在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时,坚持向科技要速度、要效益、要后劲。创新环境加速优化、创新平台加速拓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主体加速凸显、高新产业加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唐山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不竭动力。
  没有什么比一份骄人的成绩单更有说服力:
  今年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倍增发展,累计达到3972家,同比增长54.7%,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8.5万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总数达210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112家,总数达294家,占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的7.4%,科技小巨人企业占科技型中小企业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晋升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省级众创空间6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总数已达到35个;有9家获批全省“星创天地”,其中国家级“星创天地”6家,获批国家级“星创天地”总数位列全省第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增3个,累计达到11个,同比增长37.5%;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85亿元,同比增长15.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件、同比增长44.4%……
  漂亮数字的背后是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也是市科技局“服务经济、服务产业、服务创新”理念的现实表达。
  政策红利
  激励科技创新加速度
  “我们稚嫩,目前是唐山科技中心小微企业的最新成员。我们青涩,团队只是6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初出茅庐,仅开发出植保和穿越两种无人机产品。但我们拥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让众多新一代的唐山人放弃北京等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业,我们坚信在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中,一定能超越父辈,走出自己科技创新的路。”我市首家无人机研发企业总经理赵志佳,大学毕业后没有遵从父母的意愿进入家族企业,而是组建了自己的科技团队并于今年3月入驻唐山科技中心。“在这里我们可以享受从免费办公场地到法律咨询再到专利申请等一系列保姆式的服务。”赵志佳的创业激情,源自我市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鼓舞。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唐山的实施意见》《唐山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唐山市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十条措施》《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科技管理统筹协调、技术转移、科技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政策“红利”向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密集倾斜,架设起崭新的创新创业“桥梁”,各级创新主体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星火燎原。
  为解决企业科技创新“吃不饱、喝不足”的状况,今年我市财政科技资金在支持方式、支持范围和支持方向上都有所创新突破:由“前补助”变为“后补助”,提高了财政资金投入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由“点对点”的企业支持变为“普惠性”支持,扩大了财政资金支持范围;由支持“市场性项目”变为提供“公共服务”,进一步彰显了公益性。
  今年我市还首次把提高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转移交易、引进海内外科技研发团队这“三项工作”纳入政策措施范畴。市政府规定:对建设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企业,依据上一年度的研发经费支出额和增长情况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性后补助经费,由企业统筹用于研发和平台建设等。对既有企业成功引进转化技术和科技成果,经认定后,给予技术合同额2%、最高100万元的补贴;对引进海外科技研发团队在本市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并设立企业,对转型发展、产业升级有重大贡献的,给予250万元至1000万元的支持。
  科技服务
  驱动创新主体成倍增长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只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把握住京津冀协同创新等重大机遇基础上,我市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系列加大对科技创新主体和载体扶持力度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推进科技风险投资、科技贷款。争取省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800万元,市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完成年内首投,对唐山天辰电器有限公司注资300万元;市科技局与7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全年落实科技贷款4.94亿元,其中专利权质押贷款1.2亿元。
  ——加强创业培训辅导。我市举办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知识产权沙龙等对接辅导活动,邀请京东商城、国美在线、当当网等技术总监来唐传授互联网技术和创业经验,推进唐山电商众创空间与创业主体互动,探索形成“龙头企业+创客培育”互动发展模式。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唐山科技中心引进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等32家京津等地的科技服务机构、企业入驻,在专利申报、资产评估等方面服务高校、企业1000多家次,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近1亿元;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8家,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17家,全市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平台场地面积已达68.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创客团队达1062家,为广大科技人员和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推进唐山钢铁谷、石墨烯产业、清科园3个科创园区建设,引进企业100余家;组建5支“河北省京津冀产业创新团队”,自2014年以来,累计支持29家创新创业团队和100余名创新人才。
  已拥有年产100吨石墨烯粉体材料生产线的唐山建华实业集团,今年投资新建了石墨烯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已形成以14家石墨烯相关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政策‘红利’向创新主体、创新载体进一步倾斜,这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建华实业集团研发中心主任吴洪鹏认为,石墨烯产业集群的建立填补了我市乃至我省的空白,也将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爆发点。
  加速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产业提质增效
  一边是大量的科技成果在实验室“沉睡”,一边是“饥饿”的企业找不到新技术。科技成果“入市难”问题,曾经成为制约科技发展的顽疾。
  思路决定出路。今年我市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进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使科技项目、技术合同成交额、科技成果、科技奖励及专利申请授权均呈良态发展。
  ——加强科技招商。立足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围绕京津孵化器即将毕业的企业、钢铁谷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和科技服务业等重点方向,开展精准招商。目前,完成招商项目186项,其中产业化项目56项、共性关键技术80项、科技服务机构50项,预计总投资230亿元,亿元以上项目36项。其中,引进京津的爱智尚科技公司、北航“电液泵”产业化项目等项目(机构)83项,总投资额90余亿元。
  ——组建行业专家智库。推进京津冀钢铁联盟(迁安)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组建了唐山市石墨烯产业专家小组,启动了节能环保领域专家库建设,集聚高端人才,为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先后促成了中科院40多个研究所与我市企业合作,引进中科院75个项目落地,带动企业投入20亿元,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达到47.8亿元。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组织重大科技专项10项、重点科技研发项目20项,突破关键技术20项、开发新产品15项,取得专利56项,带动企业增收1.5亿元。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向科技体制改革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激能放力,搅活春水,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生根,我市经济建设正在“创”出发展新空间。寒冬过后,暖春可期,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唐山必将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之路。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2001-2021 唐山信息港 http://www.tsxxg.com冀ICP备16001780号-4
首页联系我们客服微信:14369595Comsenz Inc.